Skip Header

退休儲蓄法則簡易概要

每個人的退休道路不盡相同,並會經歷獨有的轉折和難關。然而,大部份人都有一些相同但想不透的疑問,例如是:「到底我需要多少儲蓄才足夠退休?」

當然,沒有人清楚上述問題的確實答案,因為人生和市場均充滿未知數。儘管如此,您亦應了解自己的狀況,並作出適當決定,以確保退休時可選擇不同生活方式。

                                                     無

因此,我們進行分析並根據四個關鍵退休參數定下指引:每年儲蓄率、儲蓄進度計、入息替代率,以及潛在可持續的提取率,助您制定自己的退休路線圖,詳情請見註1。

這四個因素互為相關,所以當您為退休儲蓄和監察自己的進度時,務必考慮每個因素,並了解箇中關係。

我們將每項參數和相關指引分開載列於獨立文章,而且加入了可互動的計算機,讓您了解改變個別指引的假設所帶來的影響。

 以下是四個常見的退休問題和相關的簡易法則(假設退休年齡為65歲,即一般人如参與強制性公積金計劃(強積金) 下的退休年齡)。當然,您的個人需要可能不同,因此不妨考慮咨詢這方面的專業人士,為您度身訂造一個計劃。以下指引是可作為一個起點。

  • 退休生活所需開支是甚麼程度的儲蓄金額? 對大部份在職人士而言,首部份的儲蓄一般先來自參與由其僱主提供的退休計劃,如按職業退休計劃條例(ORSO)下成立之公積金計劃或強積金計劃,其餘則來自個人儲蓄。但要預算從儲蓄內提取多少以應付退休生活開支? 富達的簡易法則是,您的儲蓄金額(包括ORSO和強積金計劃的儲蓄)最少應達到能持續為您提供退休前入息的48%以維持您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詳情請見註2。

  • 我需要為退休累積多少儲蓄?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尤其是當您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您可以利用我們根據年齡而定的儲蓄進度計,簡單地估算和監察累積退休儲蓄的進度。這些儲蓄進度是以您目前收入的某個倍數呈列。我們的分析顯示,您在30歲時應以目前每年收入的2倍為儲蓄目標;40歲時增至5倍;50歲時增至8倍;60歲時增至11倍;最後於65歲時增至12倍,詳情請見註3。
  • 我每年應為退休累積多少儲蓄?要確保退休後能維持您的生活方式,我們建議您於在職期間每年最少儲蓄稅前收入的20% (詳情請見註4)。這聽起來好像很多,您或許不能夠每年都實現此目標,但過程中總有方法追回落後的部份。
  • 怎樣令退休儲蓄更耐用?退休人士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就是退休後應從儲蓄提取多少款項。提取太多有機會把錢花光,提取太少卻可能犧牲了生活質素。我們的指引是將提取比率限制於最初退休儲蓄的4.1% (詳情請見註5),然後再按通脹逐步上調。

圖1

無
  • 入息替代率: 指在退休後的替代退休入息以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的支出,並按退休前入息的某個百分比列示。替代入息來自退休儲備包括個人儲蓄、你参與的職業退休計劃如ORSO 或MPF,與及高齡津貼(如適用) 。
  • 儲蓄進度計: 您在退休時應已累積的入息倍數。
  • 潛在可持續提取率:每年作爲退休入息,所提取的儲蓄百分比,令儲蓄不會在退休期完結前耗盡
  • 每年儲蓄率: 應該從入息中撥出作退休儲蓄的百分比。

退休年齡是關鍵

上述指引視乎一系列因素,尤其是您的退休年齡。在香港,強積金退休年齡和領取高齡津貼的年齡分別為65和70歲。提早退休會減低退休儲蓄的增長期,增加儲蓄需要應付的退休年數。延後退休則會產生相反效果,即延長退休儲蓄的增長期,並減低儲蓄需要應付的退休年數。

因此,您選擇停止工作的年齡,將會顯著影響您需以個人儲蓄提供退休收入的比例,並會影響其他退休指引的水平,例如是每年儲蓄率、儲蓄進度計和潛在可持續提取率(見圖2)。請謹記,這些指引都是互為相關。

儘管您不能準確計算退休所需收入,但您應該大概知道自己希望退休的年齡。如果您計劃提早退休,可參考62歲的簡易法則。假如您希望延長工作時間,70歲的指引或較適合您。

圖2

無

假設一位25歲的儲蓄者的退休前入息介乎25,000港元至150,000港元,而且在工作期間平均將超過50%的儲蓄投資於股票。方法和其他關鍵假設載於文末註釋。


注意事項

我們的指引假設並無退休長俸收入,並有一系列預設條件,包括持續受聘、薪金增長幅度一致,以及供款金額跟隨薪金增加。我們了解個人情況可能有異,並可能隨著時間改變。因此,我們的分析採用「穩健計劃」框架,並對指引進行壓力測試,一系列投資組合在十個市場環境當中有九個取得成功(計算方法和其他主要假設列於文末註釋)。當退休年齡越來越近,您更應該與財務顧問商議,為自己建立一個退休儲蓄計劃。

下一步該做甚麼?

無

檢視您的財務健康

簡易工具測試您個人的財務健康狀況

無

財務健康的見解

富達在財務健康四大範疇的見解能為您導航

無

現在多儲蓄一點,可能使未來結果大大不同

了解為何略為增加退休金供款,便可能為退休生活帶來大大不同的結果

註解: 

本文資訊僅擬作教育用途,並非為任何特定投資者的投資需要度身設計。此資料不能視作專業投資意見或任何投資的建議,亦不應用作為任何投資決策的基礎。投資涉及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的保證。投資價值可升亦可跌,投資者取回的金額或少於投資本金。

四個關鍵參數是基於若干假設, 僅供參考之用。

股票市場表現波動,可能會受到有關於發行人、政治、監管、市場或經濟不利的發展影響而大幅下跌。

註1.  儲蓄進度計、每年儲蓄率及提取率目標是根據以過往市場數據為基礎的模擬分析計算。這些模擬分析已考慮一般股票/債券/現金資產配置按變數計量,在不同市況下的回報與波幅。並基於以下一系列假設:退休年齡(65)、計劃年齡(94)、實質工資增長(每年2%)及淨入息替代率目標(48%)。有關模擬結果仍根據以下情況設定: 在工作期間(財富累積) ,其投資回報有80%機會率達致上述模擬分析假設; 並在退休(財富遞減)期間其投資回報有90%機會率達致上述模擬分析假設。另外,上述模擬結果亦基於一系列假設資產組合,該類資產組合在整個投資期內有超過50%平均股票配置。請謹記,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的保證。實際投資的表現回報一般將會扣除費用或開支,而這些假設計算結果卻並無反映有關費用或開支。此外,在某些情況下,回報會有可能被扣除稅款。

註2.    入息替代率是指個人的目標替代退休入息,按退休前入息的某個百分比列示。入息替代率目標是根據香港政府一站通網頁(gov.hk)刊載的香港政府統計處(政府統計處)2016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2014/15年住戶開支統計調查及公共福利金計劃的數據釐定。48%的入息替代率目標是假設沒有界定利益退休收入或長俸,以及於70歲可免入息及資產審查申領公共福利金計劃(高齡津貼)。若提早退休,有關目標將會上調,因為退休前的投資增長期將縮短,並須支付較長退休期的開支。同樣,若退休年齡延後,有關目標則會下調,以反映這些因素,例如將退休年齡提早為62歲,所需要的目標入息替代率將為會退休前每年入息的50%;假設退休年齡為70歲,所需要的目標則為退休前入息的45%。


註3.    富達已制定一系列薪酬倍數,以便為參與者提供劃一的衡量標準,量度現時的退休儲蓄是否足以應付退休後的潛在入息需要。建議的薪酬倍數只會以您現時的年齡為考慮基礎。按年齡制定一系列相對應的薪酬倍數時,富達作出以下的假設:以年齡為基礎作出的資產配置與典型目標日期退休基金調減股票配置的步伐一致、20%的儲蓄率(不包括10%的強積金供款)、2%的固定實質工資增長、退休年齡為65歲及計劃年齡直至94歲。每年入息替代率目標設定為退休前每年入息的48%,並假設沒有界定利益退休收入或其他終身收入來源。這個目標是根據香港政府一站通網頁(gov.hk)刊載的香港政府統計處(政府統計處)2016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2014/15年住戶開支統計調查及公共福利金計劃的數據釐定。富達透過以過往市場數據為基礎的多個市場模擬分析制定薪酬倍數,並採取較保守的市場表現數據(以支持90%的成功置信水平)。

這些模擬分析已考慮一般股票/債券/現金資產配置「以按年齡遞減風險為基礎」,在不同市況下的回報與波幅。股票、債券及短期資產類別的回報與波幅是以自1934年至最近一年的年底為止,彭博資訊及Datastream的歷年數據為基礎計算。股票(當地及海外)以MSCI綜合世界總回報指數為代表;債券以巴克萊綜合債券總回報指數(價值對沖(港元))為代表;而短期資產則以3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為代表。

投資組合於每月底進行重整。所有計算結果純屬假設,而建議的薪酬倍數並非未來表現的保證;結果並不反映任何特定投資的回報,亦無考慮任何參與者的特定帳戶的成份組合。薪酬倍數僅擬作為助您評估退休入息需要的資料來源之一。假設重整組合並不涉及任何交易成本,亦不包括任何費用。這些成本可降低投資組合的回報。既不保證資產配置或多元化投資可帶來收益或保證免受損失。所有指數均屬非管理式指數。實際投資的表現回報一般將會扣除費用或開支,而這些假設計算結果卻並無反映有關費用或開支。此外,在某些情況下,回報會有可能被扣除稅款。


註4.    富達建議的稅前儲蓄目標總額為每年入息的20%(不包括10%的強積金供款),有關目標是根據我們的研究計算,假設開始供款年齡為25歲、退休年齡為65歲,這是大部份人士需要作出的供款,才可支持相當於退休前每年入息48%的每年入息替代率(假設沒有界定利益退休收入或其他終身收入來源)直至94歲。見註1的投資增長假設。


註5.    潛在可持續提取率的定義是經通脹調整的年度提取率,以您(在退休時)的初始儲蓄結額的某個百分比列示。假設退休年齡為65歲、計劃年齡直至94歲,預計有關比率將為4.1%。見註1的投資增長假設。


儲蓄進度計、每年儲蓄率及提取率目標均為假設說明,並非反映實際投資結果或實際終身收入,亦非未來表現的保證。這些目標並無考慮任何特定用戶的具體情況、任何特定帳戶的成份組合,或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個別用戶需要儲蓄的金額可能高於或低於所示目標水平,取決於他們的退休年齡、預期壽命、市場狀況、期望的退休生活方式及其他因素。